十年等待終履約——我市貨車司機張月明為陌生患者捐出“生命火種”
秦皇島新聞網(wǎng)
2025-06-10 09:51:58

經(jīng)過4個多小時的采集,張月明完成了這場跨越10年的生命之約。 (圖片由張月明提供)
秦皇島日報 記者 何春雷
5月19日上午,在河北醫(yī)科大學第三醫(yī)院的采集室里,張月明平靜地躺在采集床上,看著血細胞分離機中緩緩流動的血液。經(jīng)過4個多小時的采集,這些承載著希望的造血干細胞,即將踏上拯救生命的旅程。
今年41歲的張月明是盧龍縣人,連接天津與深圳高速路上日復(fù)一日滾動的車輪,見證了他的貨運生涯。10年來,他手握方向盤穿梭于祖國大地,而一次特殊的使命,讓他的人生軌跡與另一個生命緊密相連。
3月初,一通來自市紅十字會的電話打破了張月明日常的忙碌節(jié)奏:“您和一位血液病患者的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了,是否愿意捐獻?”
這個問題,喚醒了張月明塵封10年的記憶。原來,張月明在2015年一次獻血時留下的血樣,如今成了挽救他人生命的關(guān)鍵。
“跑長途雖然排班緊,但救人的事不能耽擱?!睆堅旅鳑]有絲毫猶豫,迅速協(xié)調(diào)工作,安排行程,為這次生命救援提前做好了充足的準備。
張月明參與無償獻血始于2005年,此后他就開啟了近20年的無償獻血之路,總計8800毫升的獻血量,背后是他數(shù)十次在運輸間隙的無私奉獻。
“開長途見過太多意外,能幫就幫一把?!边@句樸實的話語,道出了張月明堅持公益的初心。
回憶起加入中華骨髓庫的經(jīng)歷,張月明笑著說:“一開始還以為捐獻要抽骨髓,有點猶豫,后來知道是外周血采集,就放心了。”
這份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科學的信任,讓張月明毅然留下了血樣。他溫暖而堅定的選擇,也給另一個生命帶來希望。
“等了10年,終于完成這個承諾了。”采集結(jié)束,張月明高興地說。
完成這次跨越10年的生命之約,張月明成為中華骨髓庫第20123例、河北省第845例、我市第51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。
編輯:王俏
責編:李志財
編審:劉福慶
監(jiān)審:王勍